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语言论文 > 对外汉语 >

明珠中的光芒熠熠生辉

历史文化名城腾冲,享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是中原文明在西南边地凝成的一枚琥珀,印刻着历史文化的篇章。而西塞古镇和顺,则是镶嵌于这枚琥珀中的明珠,篇章中的精彩段落,奏响了传统文化的乐章。成为了“中国传统乡村建设的典范”。六百年的风雨飘摇,和顺多少代人“穷走夷方急走场”,靠着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经商立业;和顺也有多少代人,靠着勤劳朴实,农耕立本!慢慢地,和顺强了,富了。然而,和顺人——富而不骄奢,贵而不淫逸,依然勤俭持家,洁身自好,把修身持家,建设家乡,回报祖国树为人生追求的崇高目标。俨然一派亦农、亦商、亦儒之风尚,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于“琥珀牌坊玉石桥”边蕴孕出兴仁弘德、中庸礼让、天人合一、重教兴文、古风醇厚、一派祥和的和顺小镇文化。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和顺,古名‘阳温暾’,有不冷不热之意。河顺,河顺乡,乡顺河,河往村前过。”(1)四季如春,温和宜人。所以当时人们根据小镇的地理环境特性取名为“河顺”。至康熙四十一年雅化为“和顺”,即和谐顺畅之意,可见和顺人的文化韵底之深。 copyright paper51.com

中国文化因“以儒为主,道佛为辅,三教合一”而博大精深致源远流长,蕴积深厚以经久不衰。和顺小镇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顺的灵魂魅力关键在于她所蕴积的文化。而她的经久不衰,越陈溢香的归因,便是她文化中蕴含和承载着的经典——以儒为主,儒、道、佛三家的共荣相谐,这里儒韵深藏,道法满溢,佛光盈存。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硕果,文化的经典负载传承,从而蕴育出光芒普照、和谐顺畅而又经久不衰的小镇灵魂。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儒韵深藏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建筑里的儒韵 http://www.paper51.com

建筑是有形的诗,无字的文化,思想的载体。鉴于笔者对建筑学的知之甚少,在此不敢多言小镇建筑彰显着的建筑学。只是想浅谈一下,小镇建筑里折射出来的浓浓儒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和顺居民,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建筑艺术而闻名遐迩。其民宅多为清末明初所建,百余年来,几经战乱,虽时有破坏,然大部分结构尚好,风骨犹存。一个座落于边塞的农村小镇,居民建筑以外,还建有礼制建筑、文化建筑、宗祀建筑、文教建筑等,这在当代聚落中已十分罕见。 http://www.paper51.com

和顺小镇建筑以一派“和谐”之气将其蕴含的儒家文化彰显的恰到好处。因人多地少,和顺居民就顺势顺巷顺其自然而建,以三顺中达不占良田,不惊自然,不扰邻里的和谐、和睦状态。所以和顺居民建筑,以深宅大院为主,成“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及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建筑样式上大多为融合了中国徽派、江南民居和本土建筑样式的中式建筑,亦有为数不多的流露出中西合璧或中南(南亚)结合的风格。这种融合着四邻八方,古今中外样式的屋檐房宇,呈出来的则是儒家倡导的那种开阔广纳的胸怀。建筑规模则依儒家“奢则不孙,俭则固”之理择中庸而取之,总体看多为小康之家式规模,豪门大户不张扬,不建奢华豪宅,亦不建漏检之屋,与四方邻里和睦相处。也正是在这样的小镇上才有了独树一帜的“和顺弯子楼”建筑,这是和顺人秉承崇尚功德,讲求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的真正体现,家家房屋顺巷而建,不与道路邻家挣分夺寸,巷道宽度有序,尽显你谦我让之感。另外,在和顺,民居依建筑而定,都建有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月台,设于各个巷道下端出口里门外正中位置,由直线与弧线勾勒组合而成,游刃有余间完善着一种空间和心理的开合关系,供人们饮茶、闲聊间蕴藏着一种“收、接、纳又放、散、开”(2)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建筑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和顺建筑表现出来的儒韵正如巷头巷尾门楣镌刻着的“说礼敦诗,霞辉聚瑞,兴仁讲让”的意蕴一样深厚广博。倡导的是儒家讲求的“礼制、仁和”,成长出的是讲礼懂让的儒雅之士。一个胸怀宽广的儒雅的民族营造出的定是一派和谐顺畅、文明兴旺的生活景象。“有财力支持下的建筑文化,若先天不足,儒学功底浅薄极易以建筑诉诸钱财,使建筑成为张扬炫富的媒体,使建筑流于庸俗。和顺居民则兼财力与物力融为一体,倾诉的是桑梓情、故土恋,折射出来的是儒雅之气”。(3) paper51.com

(二) “文字”里的儒韵

copyright paper51.com

这里所说的“文字”是指和顺小镇里的《和顺劝世歌谣》和宗祠家训里边的部分内容。正如 “富来施教育,近日看文明”之说,和顺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重教兴文,念祖抱本而振兴起来的民族,其文字读之耐人寻味,让人顿生感动、钦佩之情。

http://www.paper51.com

《和顺劝世歌谣》并不属文人大作,作者不过是华侨平民中的文化人。其通篇采用“三三四”十字一句的民间调式,是一种普通民间文学。然而它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则不是人人能及的,大约于清道光年间成书,但一直被和顺人视作珍宝般传抄珍藏至今。在此仅引其中几段品味:

http://www.paper51.com

对即将出门家人的叮嘱:

copyright paper51.com

“在沿途,切不可,与人争斗。一路上,切不可,与人结仇。无伙伴,切不可,独自行走。怕的是,遇歹人,反被来谋。”(4)

paper51.com

告诉孩子做人、学习的道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年轻人,切不可,性高气傲。与人交,切不可,心高气浮。结交人,要结交,正经朋友。遇着那,不好的,切莫效尤。见长者,要恭敬,徐行在后。”(5)

paper51.com

“幼不学,老何为,如同禽兽。三代人,不读书,好似马牛。”(6)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做生意的道理: http://www.paper51.com

“做生意,费心思,思前想后。或手艺,或帮人,不住跑走。手艺人,用苦心,不停足手。手艺高,自然得,名传九州。生意人,若勤俭,赶街跑走。早晨去,晚间归,又何忧愁。挂账簿,要留心,以免遗漏。买货物,要分清,贵贱好丑。有起跌,要打算,当买当收。做生意,要公平,不欺老幼。切不可,使尽了,奸巧计谋。”(7)

paper51.com

劝戒赴缅经商者要竖立良好的品行: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第一件,切不可,吹烟吃酒。第二件,切不可,懒惰闲游。有花街,和柳巷,不可乱走。切不可,效他人,赌钱抽头。切不可,忘天理,大秤小斗。切不要,使奸巧,轻出重收。”(8) copyright paper51.com

 教导赴缅经商者赚了钱要怎么做: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做好人,自然有,上天庇佑。行好事,自然有,天地鸿庥。得了利,莫贪深,即当回首。切不可,心不足,不知回头。住得了,三四年,即便回首。回家来,娶妻子,在家营谋。自古道,富与有,眼前花柳。财本是,公众物,有散有收。你犹如,留下那,银钱田亩。何不如,积些德,时代不休。”(9)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和顺人,世代走夷方,久经商。走富了,在声色犬马、人声嘈杂的花花世界,没有醉心其中不能自拔,当时的缅甸是一个集中生产和销售鸦片的地方,稍不留心就将陷入毒品恶塌,但是他们就能做到远离毒品,洁身自好,富了就荣返故乡。也许就是这样一本由道中人勉成的朴素仁道教本让和顺人从小耳濡目染、印刻于心,得于久经淤泥而不染,置身污水而不浸。也是捧着这本“出国必读”让和顺商人推翻了“无商不奸”的言论,实实在在的把儒家文化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将生财之道建在仁义道德的基础上,经商取利不忘义;诚信守礼,老幼无欺。从而成为“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儒商群体而红红火火,顺顺畅畅。这本朴实无华又饱含哲理的“劝世歌谣”便成为弥漫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之源头,保障了小镇文化的长流不息。

http://www.paper51.com

宗祠是以“悌”为宗旨、“孝”为主旨的血缘组织,礼制空间的核心体,更是训育子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和顺巍然林立的八大宗祠是小镇一道独特而神圣的风景线,这里先不论他们的气派轩昂,只看其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蕴,看其宗祠家训可清晰而视和顺人的精神信仰,而肃然起敬。在此引刘、杨两家训以证之: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