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地理科学 化学 生物科学 数学 物理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理工论文 > 数学 >

中国剩余定理的发展及其运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科学体系,数学也不例外。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尽管有时快有时慢,但总是不断进步的。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历史,我们歌颂今天辉煌成就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过去,只有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和把握历史,才能更好的开拓未来。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如果说,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像一条渊远流长的河流,那么几千年来祖先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这河流中耀眼的浪花。在祖先取得的成就中有一个“中国剩余定理”。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最早是由我国西周时期的商高发现的,但国外却称其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法国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等。还有“增乘开方法”,最早是由我国宋代的贾宪发明的,但现代数学却称其为“霍纳法”,贾宪的发明比霍纳早了800年。而中国剩余定理则是唯一一个以我国国名命名的定理,大家一定对这个定理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关于这个定理的故事。现在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剩余定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这个故事中所说的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的一次同余式解法。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孙子算经》、《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这三部著作是我国古代三大数学名著。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孙子算经》是算经十书之一,又作《孙子算术》。现有传本《孙子算经》分上、中、下共3卷。该书作者和确切成书年代均无法考证,大约成书于公元400年前后。

paper51.com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就是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其数”题目。这道“物不知其数”的题目是这样的: http://www.paper51.com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这个问题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http://www.paper51.com

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求正整数X,使X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孙子算经》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巧妙解法。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一百五减之,即得。”

paper51.com

应该指出,《孙子算经》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初具雏形,还远远谈不上完整,其不足之处在于: copyright paper51.com

(1)   没有把解法总结成文,致使后人研究多凭猜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   模数仅限于两两互质的正整数,未涉及一般情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3)   未能进一步探究同余式(组)有解的条件等理论问题。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因此,后人把这一命题及其解法称为“孙子定理”,主要是推崇《孙子算经》处理这类问题在时间上的领先,其思想方法的成熟,还有待后来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工作。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过了一千多年,到了十六世纪,数学家程大位在他所著的《算法统宗》里把这个问题的解法用歌诀形式表述出来。

http://www.paper51.com

        三人同行七十稀,

paper51.com

        五树梅花廿一枝,

http://www.paper51.com

       七子团圆正月半, copyright paper51.com

        除百零五便得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歌诀的前三句给出了三组数,后一句给出了一个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3    70

http://www.paper51.com

           5    21 http://www.paper51.com

           7    15

http://www.paper51.com

             105

copyright paper51.com

三组数的共同特征是: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70除以3余1,除以5、7余0;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1除以5余1,除以3、7余0; copyright paper51.com

      15除以7余1,除以3、5余0。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首先程大位把不同的余数问题统一化为标准的余数问题。然后,他把复杂难解的问题化解为三个易解的问题。70、21、15分别是满足第一、二、三行条件的最小解。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70满足原题第一个余数条件,且被5、7整除。

http://www.paper51.com

3×21满足原题第二个余数条件,且被3、7整除。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2×15满足原题第三个余数条件,且被3、5整除。 http://www.paper51.com

统统相加得和

copyright paper51.com

X=2×70+3×21+2×15=23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X必然满足原题所有三个余数条件。但X不一定是最小的。歌诀最后一句“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里“除”的意思是“减”,意即从233中减去3、5、7的最小公倍数105的倍数便得到23。这个23就是问题的最小解。这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X除以105的余数就是问题的最小解。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其数”题虽然开创了一次同余式研究的先河,但由于题目比较简单,甚至用试猜的方法也能求得,所以尚没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的高度。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秦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大衍求一术”,系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秦九韶为什么要把他的这一套计算程序和基本原理称为“大衍求一术”呢?这是因为其计算程序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一”。所谓“求一”,通俗地说,就是求“一个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为一”。那么为什么要“求一”呢?我们可以从“物不知其数”题的几个关键数字70、21、15中找到如下的规律:

copyright paper51.com

70=2×5×7≡1(mod 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1=3×7≡1(mod 5)

copyright paper51.com

70=3×5≡1(mod 7) paper51.com

其中70是5和7的倍数,但被3除余1;21是3和7的倍数,但被5除余1;15是3和5的倍数,但被7除余1,任何一个一次同余式组,只要根据这个规律求出那几个关键数字,那么这个一次同余式组就不难解出了。为此,秦九韶提出了乘率、定数、衍母、衍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并详细叙述了“大衍求一术”的完整过程。直到此时,由《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开创的一次同余式问题,才真正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才真正上升到了“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次同余式组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X≡b1 (mod m1),

paper51.com

        X≡b2 (mod m2),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X≡b3 (mod m3)。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物不知其数”用现在的方法该怎么解决呢?

http://www.paper51.com

设这个数为X,依据题意得方程组:X≡2 (mod3),X≡3 (mod5 ),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X≡2 (mod7)(式中a≡b (modm)表示m整除a-b )的正整数解。

copyright paper51.com

如何解这个同余式组呢? copyright paper51.com

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进行计算。

paper51.com

孙子定理:设m1, m2, m3,…, mk是k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m=m1 m2 m3… mk  ,        m= mimi,   i=1,2,…,k,则同余式的解是:X≡M‵1M1b1+…M‵k Mk bk(modm),其中                                                       M‵iM i≡1(modmi),i=1,2,…,k.

http://www.paper51.com

m=3×5×7=105, M1=5×7=35,M2=7×3=21, M3=3×5=15

paper51.com

解M‵iM i≡1(modmi),  i=1,2,3;得: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M‵1=2, M‵2=1 ,M‵3=1.故X≡2×35b1+1×21 b2+1×15 b3(mod105)

copyright paper51.com

                        X≡2×35×2+1×21×3 +1×15 ×2(mod105)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X≡233(mod105)

paper51.com

                        X≡23(mod105)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所以这个数为23。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