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思想政治 >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分析与对策

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然而逐年扩招,市场体制改革,金融危机,大学生本身择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当今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开始考虑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并将这一指标纳入到能否录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对其就业的作用及影响,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存在的问题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择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择业价值观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择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中存在着期望值过高、功利主义突出、盲目性强、自主性差、奉献精神缺失等问题,这些都对大学生顺利就业产生着诸多的不利影响。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世俗化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对于大学生能否合理就业,特别是能否承受求职择业带来的挫折和压力,有着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世俗化,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择业理想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过于注重经济价值,由原来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转为“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据2001年4月1日-7月15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实施了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显示:“3万多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毫不犹疑地把企业的发展前景、施展才干的机会、薪酬福利排在前三位;在选择工资底线时,15%的人可以接受1000-1500元/月;20%的人愿意接受1500-2000元/月;21%的人认为2000-3000元/月比较合理;1/3的希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15.2%的人认为自己应当挣4000元以上。显然,他们对报酬的期望远远超过了我国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深圳。收入要高、工作要体面、环境要舒适、要学以致用,这是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如意算盘’,按照这样的理想择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能小吗?”① http://www.paper51.com

2、功利色彩浓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许多人越来越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眼前的、现实的利益,更关心的是就业单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具体的利益,担心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多少贡献,能为社会发展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缺乏对长远的规划,功利主义倾向日趋严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大学生奉献精神缺失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奉献精神是指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之间存在的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义务关系,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之一。江泽民同志说“青年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坏境中去,历经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② 大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更应当作实践奉献精神的表率。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在对奉献精神的理解以及所表现的行为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让其在选择职业是时候没有找准定位,影响其及时就业。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知行不一,在对奉献精神的认同与行为上出现双重标准。大学生认同奉献精神,但在某些行动上却不能以身作则,对他人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对自己却没有要求。当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不能摆正心态,不讲奉献精神,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国家利益之上。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腐朽思潮,高消费、糜烂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致使他们在现实中,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利弊,工作上拈轻怕重,一切以经济利益为标准,忽略奉献精神。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义务劳动。择业时,一味的追求高福利待遇,在工作面前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愿意从事工资低、较苦、较脏的工作。

http://www.paper51.com

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较高,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多数同学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从而错误的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进大城市、找好工作成了他们学习的唯一动机,而“报效祖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则成了一句空口号。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