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思想政治 >

论某某市瓦窑村村民非制度化参与村治

    传统的观念认为:政治活动是“肉食者谋之”,草民安分持家即可。因此广大民众总持事不关己的态度,对政治参与极其冷漠,甚至敬而远之,即使偶尔“参与”也是仅仅为了个人或本家族的私利。这一点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详细的阐述过,即“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不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①通过亲缘关系来实现“政治参与”,如村民委员会成员选举亦是如此,在村庄势力强大的,可能在选举中取得绝对的优势,反之则无缘“村政一把手”。因此,通过对某某市瓦窑村的实地调查可知,这仅仅是边缘化的政治参与,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政治参与,因为真正的政治参与是将社会契约中所形成的公共权力用以维护公众的利益而言的。此类政治参与属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其具有不科学性、非理性化,有碍于社会民主政治生活,有碍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社会转型期农民参与村治应更加注意制度化参与。 http://www.paper51.com

一.乡村治理的历史回顾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 新中国60 年来乡村治理的变迁 paper51.com

  1. 1  建国初的“乡( 村) 政权”模式( 1949~1957 年)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旧中国的乡村经过百年外侵内乱早已经破败不堪。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稳固新生政权。从1950 年冬季开始到1952年底结束,中国大陆地区( 除西藏和新疆外) 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之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方面,政府又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最终走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乡村基层政权建制方面, 1950 年到1953 年实行乡与行政村同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划,乡、行政村的政权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新中国的乡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而不是自治机构。

http://www.paper51.com

1. 2  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模式( 1958~1978年)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生成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经济上的集体化,政治上的党政合一和文化上的权力崇拜。人民公社体制的突出特点有三个: “政社合一”、“一大二公”、党的一元化领导。总体上看,人民公社体制生产过于集中、分配平均主义、社会整合过渡,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但,从另一些角度上看,人民公社体制又是极度高效率的,有其历史地位与贡献。第一,人民公社体制保证了国家从乡村社会提取资源,从而加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在缺乏外部经济援助的情况下,人民公社体制从农村为工业发展提取了宝贵的启动资金,为中国迅速建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到1980 年初,“中国经济结构已由建国初期农业占60 %以上而现代工业产值仅占3 %,变成农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不足30 %,现代工业产值超过50 %,中国已经初步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第二,人民公社发挥动员优势组织农民兴修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并且在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形成了新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基本框架。直到今天中国农村正在使用的水利设施大多都是在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1957 年全国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61. 7 %,1965年上升到84. 7 %,1975 年进一步达到95 %。当时农民的实质负担是巨大的,只不过是被特殊的生产方式与分配技术等所隐藏。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