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神性特征

作者声明

本论文是自己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的。论文的完成经过了选题、查阅积累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拟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形成定稿等环节。论文所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均已标明出处。我遵守学术法规和学术道德,对本论文负责。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签名:    陈涛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神性特征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陈涛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某某师范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5级1班  学号:2005051108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摘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艺术形象的独特性——神性,表现为他具有无人能及的超凡智慧,集中体现在他的军事谋略上。罗贯中用富有传奇色彩和浪漫情调的笔调,融合了诸葛亮的艺术形象独特性的发展,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开创性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copyright paper51.com

【关键词】 三国演义;诸葛亮;艺术形象;神性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三国演义》中文学典型的诸葛亮,是在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原型上塑造出来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作者耗费最多笔墨塑造的人物,从三十五回预出场到一百零五回去世安葬,他都是全书的核心人物。在罗贯中的艺术手段的加工下,诸葛亮的艺术形象更典型,更独特,更丰富多彩,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在作者的大胆精心刻画下,诸葛亮的种种非常人所能及,非真实人物所能及的本领更加突出,最终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性,深入人心的艺术典型。对于书中诸葛亮的种种非常人所能及,非真实人物所能及的本领,便是他超凡智慧——“神性”的表现,而他超凡的智慧又集中体现在他的军事谋略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超凡性就是所要探讨的“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神性特征”。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一、诸葛亮神性的来源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诸葛亮字孔明(181—234年),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毛宗岗评说他是《三国志》中的第一妙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并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塑造他,把他超凡的才能塑造得如神人一般,具有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卜先知的本领,可以算是一个活神仙。但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人,在书中却有超凡的能力,这便是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独特性所在,即诸葛亮艺术形象之中的神性。诸葛亮神性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首先是历史大众的接受与衍化。《三国志平话》说诸葛亮本是一神仙,而罗贯中则称他为大贤,说他是飘飘当世之神仙也。由此可见,诸葛亮身上的“神性”并非罗贯中的首创,在他之前的民间传说、艺人说书中就有了。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与作品主客两个方面的审美效应关系构成的。它不仅表现在作品问世后其文学价值的实现过程,而且体现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那么,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他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就不仅仅是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读者,还有在历史进程中对他这个人物接受与衍化的历史大众,并且对他的人物形象首次进行加工的也就是历史大众。历史大众是指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但又通过戏曲、说书场所或他人的讲述等途径了解到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群体。在诸葛亮死后,其事迹被历史大众在民间广泛地的传颂。在此过程中,诸葛亮的智慧才能被不断的夸大,同时也就被人们逐渐的神化了。根据习凿齿《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刚死,老百姓就已经开始将他神化了:“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大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转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三国演义研究集》第202页)对于他的事迹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诸葛亮如神一样具有超凡的智慧。在历史大众对历史上曾有过的真实人物诸葛亮的接受与衍化过程中,诸葛亮的超凡智慧被逐渐的体现了出来。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其次是历代文献的记载与传承。在历史大众对诸葛亮的形象逐渐神化的过程中,有不少的书籍如:《汉晋春秋》、《襄阳记》、《晋阳秋》、《蜀记》等,都记载了诸葛亮的事迹,并且在记载的过程中逐步的神化诸葛亮的形象。早在西晋末年,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为诸葛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李兴撰文,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蜀记》:“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 ---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 ,又何秘要!”(转引沈伯俊《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第153页)这里已经为诸葛亮的才干和谋略抹上了神秘的色彩。而且,裴松之还引用多条材料,对诸葛亮的谋略加以渲染。及至唐代,诸葛亮已被称为“智将”。到了宋代,苏轼作《诸葛武侯画像赞》,更是对诸葛亮的谋略大加颂扬:“密如神鬼,疾若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转引沈伯俊《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第153页)“人也?神也?仙也”的赞叹,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性”。到了元代《三国志平话》卷上云:“诸葛亮本人是一神仙,自小学业,时至中年,无法不览,达天地之机,神鬼难度之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挥剑成河。”(转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三国演义研究集》第203页)能呼风唤雨,仗剑作法,玄机妙略,神鬼莫测的元人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其超凡性在此过程中更加突显出来。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第三是作者的笔补造化之功。历史上,诸葛亮本来属于 “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转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三国演义研究集》第199页)。然而,在小说中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长处,即他的非凡的政治才能,受到了漠视,没有得到应有的描写;而他的短处,即其军事谋略,却被极大地夸张写成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其神机妙算,连名将周瑜、司马懿都自愧不如的全能军事家。诸葛亮艺术形象在小说中发生的这些变化,就是诸葛亮神性来源的一个方面,即作者的笔补造化之功。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广泛地采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还通过了自身的主观裁定,对诸葛亮的情节描写进行了大胆的虚构。其主观裁定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方面是主要事实有历史依据,在情节和细节上有所虚构,如“火烧博望”、“赤壁之战”、“三气周瑜”、“刘备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造木牛流马”等。火烧博望在历史上是刘备曾与曹操大将夏侯、于禁等相拒于博望,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久之,先生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转引沈伯俊《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第152页)那是在三顾茅庐前,与诸葛亮毫无关系。但罗贯中进行了移花接木,把火烧博望安排在诸葛亮出山后,使他成为克敌制胜的英明指挥者。在他的指挥和计谋下,战斗进程完全按照他的预计发展,刘备军队大获全胜,使得关羽、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大将心服口服,称赞道:“孔明真英杰也!”⑴于是,诸葛亮料事如神的军师形象初步得到了表现。在决定刘蜀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战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大放光彩。历史上的赤壁大战,最主要的英雄是周瑜。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的事迹,没有确切的记载。而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却成了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人物。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战役的关键决策,即火攻计,由他与周瑜共同商定;而实行火攻的决定性条件——东风,又由他巧妙“借”来。在这场战争的智斗中,表明了诸葛亮的超凡智慧无人能及。在“三气周瑜”、“刘备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情节中,罗贯中同样安排了许多虚构的情节,从多种角度入手,把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表现得精妙绝伦。使其在与对手的政治斗争中,总能把握全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掌握制胜的主动权;在军事较量中,他总能知己知彼,善于 “用奇”,千变万化,一次又一次地赢得胜利。《孙子兵法·兵势篇》强调,用兵者要善用奇兵,才能像江河、天地一样长存。《虚实篇》指出,用兵者能因敌军的变化无形中取胜,可以称之为神。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不但能灵活自如的用奇兵,擅长变化无形的阵法,还能出其不意的取胜,体现了他如神一般的军事谋略本领。对于《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木牛流马,《三国志平话》中写诸葛亮所做的木牛流马,要人念“木牛流马经”才能走动。而罗贯中却改为木牛流马的走或停,全在舌头的扭向上。作者通过木牛流马的奇妙来映衬诸葛亮的非凡智慧,突显其艺术形象之中的神性。另一个方面是历史上并无依据,但作者根据裴松之注或话本、戏曲及民间故事而虚构和改造生发而成的,如“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火烧博望后的火烧新野纯属虚构情节,“诸葛亮水火并用,层层设伏,让曹仁、曹洪率领的十万大军先遭火烧,再被水淹,损失惨重。”(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从此,诸葛亮的无穷妙计,不仅赢得了整个刘蜀集团的高度信任,而且使曹军十分害怕,常常怀疑是否又中孔明的计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是作者,为了突显诸葛亮在联吴抗曹,促成三分天下的局势中所进行的虚构,突显诸葛亮从计谋、学识到思辩等各方面的非一般人所具有的能力。空城计,裴注先引了《蜀记》所载诸葛亮以万人屯阳平,用空城计退司马懿二十万人马的故事,随后又否定了此事的真实性。《三国志平话》也只写了“失街亭”和“斩马谈”,这中间并没有“空城计”,可见历史上并无此事实。作者以其超人的艺术才能,不仅想象出全无事实的“空城计”,而且还把它安排在“失街亭”这一战略错误的重大事件之后和“斩马傻”之前,不但突出了街亭之失后果的严重性,还突出了诸葛亮严明军纪以及诸葛亮能知己知彼的运用高超计谋取胜。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在吸收前人记载的基础上,通过作者自己的主观裁定再加工,从而使得诸葛亮的神性——超凡智慧,成为了人物艺术形象的独特性。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二、诸葛亮神性的表现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章学诚《丙辰扎记》谓《三国志演义》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转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三国演义研究集》第197页),证实了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具有虚构性,书中人物的才能具有超常性。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他是“古今来贤相中的第一奇人” (转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三国演义研究集》第197页),把他和关羽、曹操并称为《三国志演义》中的三绝。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表现诸葛亮的超凡智慧——神性,其在书中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首先是作者的侧面渲染与烘托。诸葛亮还未出场作者就用了大量笔墨,由远及近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手法。建安六年,刘备兴兵讨曹,接接受挫,不得已败走荆州依附刘表,又遭到刘总琮的妒恨,屡欲加害,实无立锥之地,为诸葛亮出场的必要性尽情地作了渲染,同时也为诸葛亮出场后大展才华挽回刘备的败局作了铺垫。接着,又用了“水镜先生”和徐庶的举荐,为诸葛亮的出场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刘备马跃檀溪,脱险遇“水镜先生”,水镜公从琴声中有杀伐之音便知有人偷听,从刘备的气色即知是逃难至此,这便证明了“水镜先生”也是一个名士之中的高人。所以,当“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孔明、庞统号),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时⑵,可见诸葛亮非等闲之辈。又有徐庶辅举荐诸葛亮,《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元直(徐庶)举荐诸葛亮时说:“若的此人,无异周的吕望,汉的张良矣,--- ---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罗贯中《三国演义》)。从“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荐贤到徐庶的实地相荐,再到刘备“三顾”过程中,无论是卧龙岗的景色,还是卧龙岗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都衬托出诸葛亮的奇才,从而展现出诸葛亮的超凡之处。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其次是无人能及的辩才。诸葛亮无人能及的辩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舌战群儒。舌战群儒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以七、八回的篇幅描写了诸葛亮出使东吴,孤身一人在与东吴文官幕僚的辩谈中,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先守后攻,既处于主动地位又能据理陈词,同时语带双机以极精炼的语句表达极丰富的内容,再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各个击破,整个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最终使得“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罗贯中《三国演义》)从而促使孙刘结盟抗曹。作者把诸葛亮的这场舌战不仅写得精妙绝伦,而且抓住这个典型事件,充分显示了诸葛亮博识机敏、干练的政治外交谋略和思辨雄才,充分刻画了诸葛亮临机应变,无人可及的辩才。另一个方面是《出师表》的内容。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洵在《谏论》中说过要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可用深刻的道理说服对方,讲明形势告诫对方,申明利害关系诱导对方,用言语激起对方的感情,用含蓄的话语劝告对方。《出师表》正是在“表”之中综合使用了“理、势、利、激、讽”等多种论辩艺术,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出师表》起笔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从先帝创业之志未尽说起,分析当前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然后又亮出一道“希望”之光,“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罗贯中《三国演义》)阐明条件成熟,应当出兵完成大业。刘勰在《情采》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⑶刘勰把“情”和“理”喻之为“经”和“纬”,也就是说,文章的思路、文采是不能离开情和理的。《出师表》正是以“激情”(动之以情)进行“明理”(晓之以理)的。综观全“表”,始终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表达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父子,以身许国完成先帝未尽大业的忠心。从《出师表》的言语逻辑和情感基调充分体现了诸葛亮辩才能力的运用自如。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第三是超凡智慧的谋略。诸葛亮超凡的智慧谋略贯穿于他在书中的始末,最具代表性的是“隆中对”、“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以及北伐等。“陆定一同志一九八二年春游成都武侯祠时曾题楹联:‘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⑷。这一对联生动而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的崇高品质和历史功绩,也揭示了《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核心之一——谋略。《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写到刘备三顾草庐终于用成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奉上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接着便是隆中对策的阐释,“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罗贯中《三国演义》)毛宗岗赞诸葛亮是万古之人不及。隆中对策精当的分析了当时的时局,为刘备的事业指明了发展路线,首先联吴抗操,然后在西川建立基业,最后图中原。使当时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有了行动的纲领,进而实现了跨越荆益的目标。能提出这种大战略的人在当时并不多,只有鲁肃、甘宁有类似的建议,但深度、广度显然不及诸葛亮。隆中对策充分显示了诸葛亮对当时时局的把握极其智谋的运用。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虽然是前线指挥,但他事事都瞒不过诸葛亮。战争的发展进程,始终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由诸葛亮主宰着。一些关系着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也都由诸葛亮一个个加以解决。“借箭”、“借风”以解决火攻的难题等虚构的情节,以及后来的“三气周瑜”的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惊人智慧,统帅才华。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的典型。东吴统帅周瑜为了加害于诸葛亮,故意设下陷阱,要他在十天之内监造十万支箭,逾期将被斩首。实际上,这是一件按照通常程序根本办不到的事,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接受了,并主动提出将十日之限缩短为三天,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草船借箭既避开了周瑜的陷阱,又为东吴赚来了十万只箭,使这一巧妙的谋略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还使诸葛亮的超凡智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是诸葛亮战略上的计谋,就战术层次,诸葛亮也不乏用谋略的战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使用了声东击西之计,从曹真率军来拒赵云,三郡应亮来看,计谋是成功的,但由于马谡被打败,而功亏一篑。虽然这一次北伐以及诸葛亮的整个北伐,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大胜利,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据此否定诸葛亮的谋略。相反,他的谋略在整个北伐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如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要不是他事先就安排好计谋,全军是不可能安然撤退的。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第四是出其不意的妙计。诸葛亮的妙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锦囊式的妙计,另一种是非锦囊式的妙计。其中,锦囊妙计在《三国演义》中只用过三次。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三次既在第一百零四回,诸葛亮临终之时,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并对他说:“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罗贯中《三国演义》)后来魏延果真造反,杨仪则用此计,魏延被马岱杀死。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首诗来称赞诸葛亮:“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罗贯中《三国演义》)非锦囊式的妙计在书中很多,如木牛流马、激将法、八阵图、空城计等,但最形象最能体现诸葛亮超凡智慧的是空城计。“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一件谋略杰作。《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描写司马懿攻占街亭和柳城后,又引兵朝西城进攻。此时孔明在城中,但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五百士兵。面对这样的危急关头,孔明却沉稳不乱。“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罗贯中《三国演义》)毛宗岗大赞空城计妙绝。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知道自己平日小心,必不敢大胆以无人之城敞门而故弄玄虚。在知己知彼上,诸葛亮比司马懿更胜一筹司。因此,诸葛亮上演空城计,以无人之城战胜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可见其出神入化的计策,非一般人可及。八阵图是诸葛亮所布之阵中的典型,奇妙无比。孔明在入川时,驱兵到鱼腹浦,在沙滩上用乱石排成阵势。阵势按照循甲每日每时都在变化,犹如十万精兵守在那里。而他所造的木牛流马,能够神奇的自行走动,《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写众将士看到都能够自行走动的木牛流马,都赞诸葛亮是神人。可见其超凡智慧无处不在,无人不赞。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paper51.com

三、诸葛亮艺术形象的魅力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到现在,几百年来,书中诸葛亮的形象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人们津津乐道他的故事,把他引为知己,当作楷模,从他身上吸取种种营养,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在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强大艺术魅力下产生的。诸葛亮艺术形象的魅力,不但加强了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同时还更加突出了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神性特征。诸葛亮艺术形象的魅力不仅体现在他超凡的智慧,使人一谈起他的种种神机妙算就不禁拍案叫绝;还体现在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的政治制度;以及他谦虚谨慎、廉洁简朴和犯了错敢于公开自责的高尚品格。但是,在诸葛亮艺术形象之中艺术魅力最大的,是他对蜀汉政权的无限忠贞。其忠贞的品质贯穿于他从出场到死后的整个过程,集中体现在《出师表》中。唐代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一生作出高度评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⑸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诸葛亮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让人扼腕叹息,但他那忠于信念、矢志不移,公而忘私、忠体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已成为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他的忠贞,使他的智慧得到了真正的用场,闪烁出夺目的光芒。他的忠贞,使他的艺术形象更具神性。其艺术形象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首先是他知不可违而为。诸葛亮虽然知到天命不可违,但却积极的尽人事。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历史逻辑,诸葛亮正处于 “由治入乱”之时,汉朝的灭亡是“数之所在,理不得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强之”,(罗贯中《三国演义》)这就是小说中常常提到的“天数”、“天意”、“天时”。出山之前的诸葛亮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罗贯中《三国演义》)为人生格言。他与司马徽、崔州平一样,深知“天时”不利,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罗贯中《三国演义》)在群雄割据争战的混乱中,作为智者,他选择了隐居,这是他认识到天下大势不可逆转后合乎逻辑的选择。“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罗贯中《三国演义》)他以世外高人的姿态冷静地洞察天下局势。顺天者逸,逆天者劳,诸葛亮很清楚人力与天意相抗的结局。当得知徐庶把自己推荐给刘备后,“孔明闻言作色而言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罗贯中《三国演义》),使得徐庶满脸羞惭,不辞而退。诸葛亮之所以把“出山”比作祭祀用的“牺牲”,是因为他深知出山的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去作道德祭坛上的牺牲品。但在刘备的三顾茅庐实际行动过程中,感于刘备恩义和仁德的诸葛亮终于出山了,他想以自己的“人谋”“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罗贯中《三国演义》)。按照隆中决策决定的战略方针,从荆州到益州,在诸葛亮和刘关张的良好配合之下,隆中谋划的蓝图逐渐变为了现实,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割据局面。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诸葛亮尽忠尽职,励精图治壮大蜀汉政权的势力,为北伐奠定基础。其次是他知可为而不违。刘备于公元223年春,永安病笃,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嘱咐:“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在嘱托中明确指出,如果刘禅不能成就大业,诸葛亮可自立为君。可“亮涕泣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罗贯中《三国演义》)。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事君以礼,从不因刘禅的无能而有取而代之之心。在辅佐刘禅的整个过程更是事必躬亲,夙夜忧虑没有半点怠慢。在南征北伐整个历尽艰险过程中,诸葛亮以他的“效忠贞之节”的忠贞气节和牺牲精神辅佐刘禅,努力完成刘备未竟之大业。他说“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罗贯中《三国演义》)他受命之日,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此后的七年里,他先后五次北伐。北伐之前,诸葛亮谆谆告诫后主“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要“亲贤臣,远小人”,(罗贯中《三国演义》)并做好了各方面的周密部署。对于北伐的结果,他没有任何把握,但是在忠义的驱使下,在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的决心下,他六出祁山,使得诸葛亮的忠贞形象越来越鲜明高大。在整个南征、北伐的过程中其忠贞品质与超凡智慧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其艺术形象越来越完满。最终在第六次出祁山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前线军营中。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君思想更多地表现在行动之上,而非徒托空言。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对于诸葛亮忠贞的高尚品质所具有的强大的艺术魅力,后人写有很多的诗文来赞美。元镇写道:“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罗贯中《三国演义》)元、白所强调的是诸葛亮在“拨乱扶危”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义心”,以及古今所无的 “英才”、“妙策”。唐代李白、杜甫等诗人对诸葛亮的歌颂,可谓异口同声,倾注深情。诗人们把他看作为千古不朽的值得仿效的榜样。他们要发扬诸葛亮身上为国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处在南北对立时期的辛弃疾,很看重诸葛亮的出师表,他在《满江红·又送李正之提刑》一词中大佳称颂诸葛亮的北伐行动。南宋的诗人们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把诸葛亮描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者的形象,是忠义的化身。元代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称赞诸葛亮是个真正的英雄。在元人散曲中,普遍表现出兴奋和赞赏的口气。历代统治者都对诸葛亮赞颂备至。从晋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给诸葛亮加官晋爵, 赐庙封号。全国许多地方都建有纪念诸葛亮的祠庙。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谥忠武侯,纪念他的祠庙一般习惯叫做 “武侯祠”。诸葛亮忠贞的品质贯穿于他整个人物活动之中,使他的智慧更具崇拜性,更有影响力,从而使他的艺术形象更具超凡与独特性。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四、结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神性,是诸葛亮艺术形象中的一个独特性,它最早来源于历史大众的接受与衍化,使得其人物形象具有了超凡性。在历史大众的接受与衍化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了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在历代的文献记载过程中,诸葛亮的超乎常人的本领越来越突显出来。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具有了超凡的独特性,成为了艺术形象的典型。其超凡的独特性在书中有了较客观、全面、丰富的体现,使得诸葛亮成为我国智慧的化身,具有了强大的艺术魅力。使得后人积极学习和仿效他,同时还书写大量的诗文赞美他,以及为他建祠庙纪念他。总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艺术形象通过作者的加工创造,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使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注释: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沈伯俊. 校理本三国演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第277—279页. 第284—286页

copyright paper51.com

(2)罗贯中. 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11.  第304页. 第314页. 第373页. 第776页. 第776页. 第328页. 第891页. 第901页. 第813页. 第320页. 第323页. 第777页. 第327页. 第316页. 第320页. 第719页. 第719页. 第777页. 第776页. 第894页.

http://www.paper51.com

(3)(南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 《文心雕龙》[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 第316页

paper51.com

(4)叶维四著. 三国演义创作论[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9.  第224页. paper51.com

(5)(唐)杜甫著.(清)钱谦益书笺. 钱注杜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0 . 第241页

paper51.com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1] 郑铁生. 三国演义艺术欣赏[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7. paper51.com

[2] 刘博仓. 三国演义艺术新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

paper51.com

[3] 沈伯俊. 校理本三国演义[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copyright paper51.com

[4] 沈伯俊. 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整理本[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5] 沈伯俊.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

copyright paper51.com

[6] 沈伯俊. 三国演义评点本[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7] 沈伯俊. 三国漫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8]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copyright paper51.com

[9 ]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卷下)〔Z〕.北京:中华书局, 1980. 587.

http://www.paper51.com

[10] 郑振铎. 三国志演义的演化〔J〕.小说月报, 1929, 20.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1] 孙武. 孙子兵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 6.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2]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69.

copyright paper51.com

[13] 董保中. “天意”悲剧与“命运”悲剧———《三国演义》的悲剧特质〔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2): 98.

http://www.paper51.com

[14]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卷三九)〔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509. paper51.com

[15] 阮阅. 诗话总龟前集(卷六)〔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60.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6]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54.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7]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A〕.苏轼文集(卷六七)〔M〕.北京:中华书局, 1986.2124.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8] 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 (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335.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Zhuge Liang of the artistic image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of the characteristicsof God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hen Tao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Class 1,Grade2004,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Yuxi Teachers College. Student No. 2005051108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Abstract:"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Zhuge Liang's Art of the uniqueness of the image - of God, and his performancehas none of the extraordinary wisdom, embodied in his military strategy. LuoGuanzhong with the legendary and romantic style, blending a unique image ofZhuge Liang's 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of Zhuge Liang in"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has been pioneering the development ofa strong artistic charm.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Key word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Zhuge Liang; the artistic image;God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