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霸唱千秋愕春曲,羞煞洲头望江人

paper51.com

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春、花、水、月为题的篇目极多,将四景熔于一炉的作品也未知凡几,初唐张若虚的乐府名篇《春江花月夜》更是其中楚翘。前人对张若虚诗歌的关注始自明代。据程千帆先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与被误解》文中史料记述,此诗在嘉靖时代李攀龙的《古今诗删》始列正声,其后万历三十四年臧懋循的《唐诗所》,万历四十三年唐汝询的《唐诗解》等著述都选了它。《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⑴的评语被后人经常引用,实际是第一次给予张若虚在诗坛上地位的承认。抗战时期,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所作《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中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⑵。更评赞该诗第十一至十六句较之前八句表现出“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寂的境界”,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所提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⑶。对于第十七句以降,展开的征夫思妇描写,则被评为“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⑷可以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最耀眼处正是这种对人类绵延不绝的大时空意识和亘存关怀的宇宙精神。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从咏叹到错愕,无尽的浪漫哲思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其实在张若虚之前有大量诗人对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发出过感慨。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睿思歌咏到《左传隐逸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文载沈德潜《古诗源》)的遥想追问而到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无奈慨叹再到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的天人相应,乃至与张若虚同时代的王、杨、卢、骆、刘希夷等都有大量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思考。但是,前人所论固然揭示了时空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却大都是站在自我角度的抒怀,以一种人类无法求及的恒定衡量己身,或叹息时不我与如谢灵运《岁暮》“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或慨慷人生苦短如沈约《临高台》“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而张若虚却别开生面的从大我出发,以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即逝,但人类存在却绵延久长对天长地久亘古留存发出一声错愕。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当然共存,这是何等气魄!闻先生评价“张若虚这态度不亢不卑,冲融和易才是最纯正的”,⑸李泽厚先生也说“这首诗……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⑹

http://www.paper51.com

然而,从咏叹到错愕乃至生生不息的思想变迁,这一步步行来说易实难,甚至简直是一种质变的哲思跳跃。这一跳跃所需要的不仅是发问者牺牲自我,而融入人类此在时空,以人性本源的高度视角关照生命,同时还需要一颗未被红尘万丈垢染,仍保纯洁无暇的赤子之心。六朝诗人之所以在时光中常向自我关照,是与对死亡的恐惧所密切难分的,这种恐惧如果能超然到人类大环境,也就无所谓恐惧了。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施勒格尔曾言:“从严格的哲学意义上说,永恒不是空无所有,不是时间的徒然否定,而是时间的全部的未分割的整体。在整体中,所有时间的因素并不是被撕得粉碎,而是被亲密地糅合起来,于是就有这么一种情况:过去的爱,在一个永在的回溯所形成的永不消失的真实中重新开花,而现在的生命也就挟有未来希望和踵事增华的幼芽了。”⑺固然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与浪漫派诗哲们生活的时代相差一千多年,但是中国诗人心理时空的浩瀚无穷,在此时已经接触到生命归宿的有限和无限,他所睿思的宇宙意识完全提升为天人相通的宇宙精神,远承《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奥义,完美的对千年后西方诗哲的理论表述作出回应,而且是诗语的浪漫昭示。从而“7世纪的中国诗人与17世纪的德国浪漫派诗哲所达到的默然相契”,“个体自我遂与永恒化一而成为宇宙之我。”⑻而这一化为又不仅是哲思的跳跃,还成为《春江花月夜》诗意与哲思契合的解读。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