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普米族之孝

到了出嫁那天,乡亲们为毕丽妞送亲,阿爸亲自为女儿戴上宝玉镯,送到山垭口时,“冬应”出现了,阿爸冲上去与“冬应”打斗,可老汉哪是“冬应”的对手,眼看老汉要被“冬应”掐死,老汉忙叫女儿把宝玉镯扔过来,毕丽妞一听,立马脱下宝玉镯朝“冬应”的头上抛去,那宝玉镯像长了眼睛一样飞了出去,刚好套在“冬应”的头上。霎时,宝玉镯吐出浓浓的火焰,“冬应”却死死缠着老汉不松手,转眼间,老汉和“冬应”被烧成了灰烬,火灭了,宝玉镯、“冬应”、老汉变成了一盘铁三角,村民们围着铁三角大哭不止,这时铁三角说话了:“乡亲们,冬应除了,你们有安逸的日子过了,不要再怄气了。毕丽妞,我的好女儿,不要哭了,听阿爸的话,跟丈夫到婆家去好好生活吧!”说罢,铁三角渐渐升天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山前山后的普米族人闻讯赶来,他们带着黄酒⑤、公鸡,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垭口祭奠老汉的亡灵,祭完后,又各自回到寨子,当他们回到家时,发现家家户户平灶上都立着一盘铁三角,普米族人们为了感谢老汉为民除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把铁三角当做自家的保护神。从那以后,普米族人兴起了许多祭三角的规矩习俗。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而自此之后,祭祀“铁三角”的“祭师”都是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由他负责向铁三角祭祀,同时每逢过年和重大节日时,“祭师”又要接受邀请他祭祀人的馈赠。又要向铁三角进呈酒、茶等祭物,不断的向三角唱诵,为族人祈福。普米族这个习俗象征了孝观念与祖先崇拜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说普米族祖先崇拜产生过程也是孝观念的产生过程,而“祭三角”也成为了最能表达普米族人对祖先崇拜的仪式之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另外,对于祖先的孝也表现在对诸神的崇拜上,普米族人称山神为“日精”、“司日”。“日精”是远行的平安之神,“司日”为管山寨的平安之神。祭山神的活动成为“日精必”、“司日必”。每逢岁首,年中、喜庆都要分情况祭祀,有户、族、村三种类型。村祭一般在2月或8月,其规模和“祭龙神”不相上下,每一村落都以一片树林为固定的神木,作为一村和氏族的祭祀场所,每一氏族或氏族宗支认定村寨一棵树为山神树,神树一经认定,则被视为不可侵犯,男女老少都予以爱护,无人砍伐。祭法是用数把素香、数把香柏树枝、一支青竹、一张白纸,将素香插于神树之下,用香柏枝熏烟净场,青竹枝挂白纸条做幡,祭场四周插立各种形状的小木牌,小木牌数取三块、七块或九块,搭起拱门型祭架,们上悬人形削木,祭器用铜铃铛、铓锣、皮鼓、牛角号等,在神树下供献一只大公鸡,一碗米饭,四碗煮肉,黄酒、清茶各一杯。以一只白绵羊或一头花牛作牺牲。参与祭祀的人到场后,由祭师率众拿祭品生祭一次,接着祭师手拿法器吟诵祭山神歌,逐一呼唤从附近到远处,从兰坪到贡嘎山、格进哥里等大小山神,邀请众山神前来集会,祈求山神保佑村民,不使瘟疫降临村子,赐给村民安康幸福,祭罢杀牲杀锅,半熟后,祭师带领大家再献熟一次,再次吟诵祭山神歌。之后,全村人做饭煮肉,在祭场娱乐、饮酒以感谢神对后人的恩赐。

http://www.paper51.com

(二)对长辈的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对长辈的孝顺,普米族人自古就有一套自发而成的传统。“孝”,据《说文解字》,字义为“善事父母”,字形为“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它属于“子”部,因为它是子女的行为规范;然而又与“老”字有特殊的结合,这恰当的表明了它与“老”的密切关系。⑥《孝经》也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惇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一个连赡养父母的义务都不愿意尽的人,不可能去爱别人,去对社会负责,去真心实意的报效国家。因而孝敬自己的父母不仅是自己道德观念的提升,更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条件。普米族有谚语说:“吃饭先祭祖先,敬酒先敬长辈。”⑦他们认为老人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均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应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而孝顺老人也可以从普米族人的很多习俗中得到体现。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磕头礼”是普米族人孝顺长辈的行动体现。祭神时,磕头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孝,而日常生活中的“磕头礼”则多表达对长辈的孝。如在婚庆时,新郎迎娶新娘,要在火塘上向新娘的父母磕头,表示感谢岳父岳母对妻子的养育之恩,也要向女方长辈磕三个头,表示感谢亲人们对妻子的照顾和教导。而婚宴开席前,要先在自家的“家堂”前⑧,行磕头礼,表示感谢祖先的恩泽之意,之后要分别向自家的父母和村中的长辈磕头行礼表示感谢,并且在新娘嫁入男方家后,第二天必须天一亮就起床做家务,不让公婆插手做家务,宣告成为家中的女主人。

http://www.paper51.com

在办丧事时,普米族人对长辈亡灵的孝道表现更为慎重。《礼记·祭统》云:“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尽此三道,孝子之行也。”普米族人将孝这一道德观念寄托在丧事举办的完整性上。首先,死人的棺材,寿衣寿裤等,要做好前期准备。有人不懂普米族的礼节,认为提前准备是大不孝的表现。恰恰相反,普米族认为丧事的完整性是孝的完整体现。一般在人未亡时,便开始准备,从49岁开始准备寿木,之后着手寿衣寿裤的准备。人死时,一定要给亡灵举行“给羊子”仪式,即为念一天一夜的经,表达活人对死者的哀思。送葬时,由巫师指路,所有孝子孝女都要对死者行“三拜九叩”之礼。在棺材一头扎上白布,覆盖棺材之后继续拉出十几丈远,孝子孝女要在孝布下行走,意为送长辈亡灵最后一程。在普米族的信仰当中,白色是孝的颜色,于是在孝布下行走是对亡灵表达孝意的举动。到达村口时,要举行“路祭”,所有孝子孝女向亡灵磕头,收回孝布,表示从此阴阳相隔。随后的七天内,孝子孝女们一天要到坟前祭拜三次,表达哀思。之后有“三大节气”之说,即在清明、月半(7月14)、春节进行大祭祀,在这三大祭祀举行完成之后,族人们的“心头事”才会放下,孝子孝女们才会觉得做了孝顺长辈的最后一件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普米族人的婆媳关系。从小生长在普米族之家,看到自己的母亲、阿姨等为人妻后,对婆婆的孝顺,觉得现在社会许多家庭的婆媳战争是多么的难以想象!普米族儿媳进门第一守则就是对长辈的孝顺。居住在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的杨四龙一家就是一个独特的例子。杨四龙原是兰坪县河西乡箐花村的一名乡村教师,其父有三个兄弟,除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外,他的叔婶均无子嗣,杨四龙结婚后,除了与妻子孝养自己的父母外,还肩任起赡养两位叔叔和婶婶的重担,在当时的条件下,杨四龙与其妻不畏艰难,一直将六位老人赡养到离开世界。其妻与叔婶的关系也极为融洽,从未发生过争吵之事,六位老人中有五位均在80岁以上终了,而杨四龙的小婶至今依然健在,如今他们四世同堂,生活其乐融融。成为兰坪县“五好家庭”之一,更成为了普米族人孝顺的代表。从杨老先生身上我越来越感觉到“孝”在生活中实践的艰巨性,也深深被杨老先生的孝行所打动。传扬普米族孝文化需要更多的“杨四龙”,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向他学习。 http://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