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对外汉语教学交际文化导入的意义及其途径

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划为上述两类,是从语言教学的特殊需要和语言教学的特定视角为前提的。这种界定增大了文化传授的可行性和能见度,减少传授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建构一个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框架。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交际文化有不同的看法,但它强调的三点基本上形成共识。其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本身蕴含着文化因素。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其二,分清语言中内含的文化因素和人们使用语言工具所表达的文化内容,两者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其三,对外汉语教学属外语教学,与母语教学不同。研究和教授外国人汉语的视角应放在跨文化差异上。这些共识清楚地表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对外汉语教学交际文化导入的内涵 copyright paper51.com

  “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基本涵义可以作这样的说明:进行语言教学,在教语言结构规律的同时,还要使学习者了解乃至习得所学语言的本体构造和使用法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所遵循的文化规约,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交际能力。”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是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这四方面的因素构成。因此,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至少应包括这四方面的内容。本文旨在探求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copyright paper51.com

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授的文化背景知识,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具体的事实,即文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消息。另一层面是内在的深层的带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它包括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等,也就是指那个国家社会约定俗成的文化规约。跨文化交际中,这些文化规约往往是导致文化错误产生致使交际中断的原因。

copyright paper51.com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习者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可以顺利地加入汉语语言社团的交际活动。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交际文化,已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但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导入哪些交际文化内容,在目前还难做出系统化、条理化的阐述。本文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对交际文化导入的内容做一个疏理,作者认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心态文化和词汇系统中含有的差异文化。

copyright paper51.com

传统文化是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受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本民族是非标准和本民族固有文化因素影响所沉淀的文化。汉民族中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民族风俗习惯影响的文化,包括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中的各种风俗习惯,如礼貌用语、称呼、问候、询问、道歉、告别、打电话等用语的规范。如:两人路上相遇打招呼时常说“上哪儿去?”、“买了什么?”,汉语是非实指性的问候语、套话。西方人对此却很反感,觉得这是在干涉他们的自由。在汉民族中,邻里、同事、同学,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平时也注意观察别人的生活,因而人们在谈话时,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隐讳的。而这些看起来似乎平常的问候语,对西方人来说则是自己的隐私,他们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又如:中国人见到外国朋友时会问:“Have you had meal?”(你吃饭了吗?)在汉民族里这只是打个招呼,但外国朋友会误解为你要邀请他一起进餐。这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缺乏对目的语中隐含的不同于本民族语言文化功能的了解,而产生的在理解上的歧义。二是由文化的历史发展和遗存的积累所造成的文化。如:“月老”、“红娘”、“伯乐”、“诸葛亮先生”、“罗汉”、“八仙”、“母夜叉”、“姜太公钓鱼”等词语就是由于民族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反映民族特定概念的文化词语。常用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新词语如:“离休”、“五讲四美”、“下海”、“大手腕儿”等。这类词汇都承载一定的社会附加意义,有的还随着社会的嬗变和发展,积淀了越来越厚重的社会意蕴。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心态文化的范围很广,其包涵渗透于文化中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伦理观念的表达,含蓄委婉的感情表达和谦卑辞让的语言表现。这里主要研探的是汉民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汉民族价值观的表现范围很广,其中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因素有,以谦和包容为美德和浓厚的大家庭意识两方面。其一,汉民族以谦和包容为美德。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汉民族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中庸之道”。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真人不露相”、“枪打出头鸟”等都表现了这样的价值观,使得中国人追求谦和、谦虚谨慎,如:在受到别人的褒奖时多用辞让的话语,表示谦逊。而在西方,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先民,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他们相信只有靠竞争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浓厚的竞争观念,使得西方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意识。其二,汉民族浓厚的大家庭意识,这是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而产生的。中国古代特别重视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家庭成员规定应当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认为有了家庭和谐,才有社会的稳定和均衡。于是,形成大家庭似的群体意识。而西方,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如“self—interest”(自我利益)、“ self—expression ”(自我表现)、“self—improvement”(自我发展)等,这种表现自我意识的词语,在英语中随处可见。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陈光磊指出:“从交际功能角度来看,在相当程度上语法结构方式正是一种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语言表现。而心理——思维文化对于语言的词语句法结构有着潜在的,内在的支配力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把这种潜在的支配规则从无意识层面拉到有意识层面,并实施于教学中。汉民族由思维方式所形成的思维文化体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有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的特点,如:讲时间以年、月、日、钟点为次;写地址以国、省、市、区、街、室为序。另外,对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具有较强的意识,对方位和坐标尤为重视。如:“走出来”,表达动作“走”的方向和空间。“他走出来了”是以完成时态的形式表示他完成了某个动作。如果译成英语“He has been out”,则是静态的,表明他已经在外面了;若译成“He hascome out”,则没有充分体现出汉语“他走出来了”所蕴涵的趋向过程的动态意味。在英语中方位意识没有汉语那么强烈,在同一内容的方位意识表达上,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是两种文化的内在差别所导致的。

http://www.paper51.com

词汇系统中含有的差异文化是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的不同点,是民族文化特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汉语词汇系统中含有的差异文化,主要体现在:无法对译的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和具有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熟语

http://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