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思想政治 >

通海女子洞经音乐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一、通海女子洞经会的历史与现状

(一)通海洞经的渊源 paper51.com

“洞经”一般认为就是《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①,而洞经音乐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得名,是道教音乐体系的艺术珍品,属于道教‘经腔’音乐。入清以来,儒、释、道合流,道教日衰,儒家兴盛,洞经音乐逐渐为儒生把持而成为儒家礼乐。故除道、释两教的庙会演诵外,儒家祭祀孔子也演诵。从文学层面看, “洞经”一词则有“超然于物外”的意境。相传,唱颂洞经最初源于旧时文人在遭受冷落和贬辞之后,纷纷寻求自我保护或追求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把消灾和超越自我,超凡脱俗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洞经会是旧社会民间比较高雅的经会组织。 http://www.paper51.com

人们普遍认为,云南的洞经是明代从四川梓潼传入大理的,《华坪县文史资料·第二辑》说:"洞经音乐於明永乐七年(1409)由四川梓潼县传入大理",《通海县资料》也说“从梓潼传入的”。宣德年间,《大洞仙经》传入通海和几乎同时代传入通海的南曲北调一起,丰富了通海固有的滇国古乐的曲调和形式,人们尝试着谈演《大洞仙经》的经文。发展到清代,滇国古乐已驰名全省,享有盛誉。它把儒、释、道熔于一炉,集礼仪、经卷、音乐、教化于一身,其包罗广博的内容,典雅优美的曲调,隆重多彩的谈演形式以及“让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深受各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上承北曲南音,下取本地乡土民乐,自成一体,原有100余曲,现在保存完整的47曲,分经文曲和器乐曲,经文曲先以《大洞仙经》等道教经文演唱,后逐渐改填唐诗宋词,并借曲牌名以冠之。能够在古乐或洞经音乐中填入众多唐诗宋词演唱,使滇国古乐更加优美动听“冠冕南州”。 paper51.com

(二)通海女子洞经会的产生及发展

paper51.com

由于滇国古乐的魅力深深叩击人们的心弦,洞经古乐得到壮大普及,通海的会(社)组织纷纷成立。自康熙年间朝山会后,嘉庆年间成立了桂香会,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时期又先后组织了许多洞经会(社),有影响的有五圣会、同文会、圣文会、振文学、兴文学、崇文学、香山学等10多个,一些沿湖乡镇还有若干类似组织。1947年,在张家熊、张云涛两位老先生的教授下成立的“妙善学”是云南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由女子组成的洞经古乐班。妙善学会成立时由18名少女②组成,为了洞经古乐,她们甘愿终生修贞③,并在名字里都加了一个“贞”字,以她们信奉的观音菩萨为会名。成立之初,在秀山三元宫公开登台演奏了三天,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她们的演出赢得了众多的听众和支持者,掀开了通海洞经古乐新的一页!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