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思想政治 >

浅析范缜无神论思想

一、“神灭” 与“神不灭” paper51.com

自佛法东传以来,反佛斗争就从未停止过,在佛教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斗争愈加激烈。在中国,灵魂观念、鬼神观念与印度佛教的“识”、“我”等观念涵义均不相同,而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却误把灵魂这个实体看作是佛教所说的生死轮回的主体,他们以中国古代人死为鬼的传说去论证佛教的生死轮回说。神不灭论也就成了佛教神学的理论基石,成为因果报应等学说存在的基础,亦成为斗争的焦点。当时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者抓住此基础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南朝的范缜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范缜的理论成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的。如早有东汉的桓谭提出“精神居于形体”、并以烛火喻形神“精神居于形体,犹火之然烛矣”⑴说明了精神是依赖于形体而存在的。认为形神就好比烛火,火光不能离开烛,精神亦是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的。同属汉代的王充舍弃了“精神居于形体”一说,但却发挥了“烛火之喻”,认为“气须形而知”,又提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燃之精”(2),进一步既把知看作是精神的作用,又认为精神是形体的产物,但精神仍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此可见,他们共同的不足在于把精神当作特殊的物质,不知精神是形体的作用,认为两者是并立的存在,而非派生的关系,最终都遗憾的陷入了形神脱节的二元论。他们的“烛火喻形神”还被神不灭论者巧用为其反驳的有利依据,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庐山慧远法师在《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五)第五段讲的“形尽神不灭”。慧远说:“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谓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此由从养生之谈,非远寻其类者也。”他在烛火喻形神的基础上认为既然火可寄于烛体之中,那么它就可以寄于一切可燃的物体之中,当一个物体消灭时,就可以由该物体传于另一物体,火将永远不会消灭,同样,人死后精神也不会消灭,它既可成鬼神,也可投胎转世。慧远关于神不灭的论证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许多反对佛教的人都没能从理论上根本驳倒他,一直到魏晋南北朝,范缜在桓谭等前人“烛火之喻”的基础上,不畏王权,坚持和发扬朴素唯物论和无神论的传统,并吸取了相应的理论教训,提出了“形质神用”等新学说,将“神灭论”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理论上比较彻底的驳倒了神不灭论的宗教唯心主义理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神灭论》的产生 http://www.paper51.com

在王权至上的中国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其命令就是圣旨,一般臣子莫不敬之畏之,总要按其眼色行事,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而范缜却是个例外,他在自己的一生中表现出的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畏皇权,勇往直前,永不退缩。这也就促使了他在两次大规模反佛斗争中的获胜。 http://www.paper51.com

范缜的反佛斗争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齐武帝永明七年,佞佛者齐陵王萧子良在西邸大会宾客,把宣传佛法中的因果报应等学说作为主题。作为反佛者的范缜在席间十分排斥佛教徒的种种谬论,他勇敢而大胆的加以反驳,并与萧子良进行当面论战,论战主题为有无“因果报应”。范缜认为现实中的贫富贵贱、地位高低等遭遇都是偶然的事情,和道德品质等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联系,人就像树上的花朵,在未落地之前没有任何分别,而坠落时,在风的吹拂下,就面临了不同的“命运”:有的碰到窗幌,落到锦垫之上;有的则碰到篱笆,落到粪坑之中。人世间亦是如此,有的生于富贵之家,就如落在锦垫上的花瓣,而有的正如落在了粪坑里的花瓣一生贫贱。此富贵贫贱与“因果报应”根本毫无关系,范缜用深刻而形象的比喻巧驳萧子良,否定了“因果报应”说,在此次论战中取得了胜利,并在此基础上“退论其理,著《神灭论》”,此书一出,使得萧齐“朝野喧哗”,萧子良再次发动众僧侣和范缜论战,据历史记载,范缜并未在此次论战中屈服。萧子良又号召众臣写文章对其进行批驳,较著名的如沈约的《神不灭论》和《论形神》,而后,萧子良又以高官厚禄的利诱和威胁的方法,企图让他放弃神灭论,而范缜的选择却是决不“卖论取官”,坚持着顽强的斗争。 http://www.paper51.com

相比第一次的斗争,第二次是来势汹汹,梁武帝萧衍亲自率领朝廷显贵、群臣、僧侣一齐上阵,期间范缜还应梁武帝的敕旨——《敕答臣下神灭论》的挑战,把《神灭论》改写为“自设宾主”式进行重新发表。萧衍见其顽强抵抗,并又动员王公朝官及佛教信徒七十多人对范缜进行围攻,此时的范缜已年近七十,但他仍然不屈不挠,单枪匹马的再次投入斗争。萧衍原本打算利用威权和强势压垮范缜,却不曾想到他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在论战中愈战愈勇,由最善辩论的曹思文撰写的《难范缜神灭论》亦未能驳倒《神灭论》,他最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无以折其锋锐”。最后的结果是梁武帝给范缜扣上了“背经”、“乖理”、“灭圣”三顶帽子,但却不得不承认其在理论上的胜利,范缜自豪的声称《神灭论》“辩摧众口,日服千人”⑶。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