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思想政治 >

孔子的人权思想及启示

孔子的人权思想及启示

一、孔子人权思想的时代背景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那时,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已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就社会形态而言,以走过了原始社会的漫长历程,奴隶制社会业已盛极而衰,封建制的种子行将破土、萌芽。与社会进步的相适应,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奴隶制社会司空见惯的奴隶主贵族以成百上千的奴隶殉葬、殉祭的恶习趋于消亡,对俘虏的虐待和歧视以大大减轻,酷刑相对减少,享有较多自由权利的平民数量增长甚快,统治阶级中的少数开明者甚至对钳制民众言论的习惯做法提出批评,比如周厉王用杀头的办法制止国人对他的指责,邵公便反对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① 周厉王不听,三年后便遭放逐。郑国的子产接受了周厉王的教训,郑国人会集乡校议论朝政,然明建议子产毁掉乡校,子产一口回绝,“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可救也。不如小决使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孔子对子产的这一态度表示赞赏,说道:“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2

copyright paper51.com

  春秋时期社会进步的另一个标志就是民本思想的兴盛。孔子曾说:“夏道尊命,……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率鬼敬神而远之。”3与对鬼、神的尊崇日渐衰微形成鲜明对照,民众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周时期统治者开始把关注的焦点从天和鬼神上游离开来,集中到民众身上,而春秋时期“国将兴,听於民;国将亡,听於神”之类的见解更有使人振聋发聩的效果。 http://www.paper51.com

  可以说,社会的进步,民本思想的兴盛,为孔子人权思想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孔子人权思想的产生也有其内因,这个内因就是孔子关于人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定位。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4又说:“天地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也。”可以说,如此明确地把人视为天地万物间最尊贵的生命体,孔子是第一人。从对人的这种认识出发,孔子对不尊重人的价值、践踏人的尊严的行经给予了严厉谴责,如他曾经愤慨的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5而问人不问马的故事则非常生动的反映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珍惜。有一次,孔子的马厩着火了,孔子问人而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6孔子关切的询问伤人没有?而对马的损失并不急于知道。由此可见人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孔子基于对人的价值的深刻认识,进而阐发了他的人权思想。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孔子关于人权问题的论述虽然不少,也非常发人深省,但毕竟是在对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问题的论述中牵带涉及的,不是正面论述,带有间接性的特点,不过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光辉,也不会降低他的价值。概而言之,孔子的人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http://www.paper51.com

  1、生存权。生存权作为首要的人权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生存权,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权利,它是涉及人本身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没有了人的存在,一切“人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他是享有其他一切人权的前提和基础。孔子对人的生存权给予极大的关注。孔子曾谴责用人形物来殉葬的行为。以及上面提及的孔子问人不问马的故事也就是对人的生存权的一种关注。当有人拿“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的问题请教孔子时,孔子毫不迟疑的给予否定的回答:“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7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是不能滥用刑杀的手段残害人的性命的。即使对罪犯,也不能草率从事,因为“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也”。就是被推翻了的政权其人民的生存和蕃衍的权利也不仅不能被剥夺,而且还要加以维护,“兴灭国,继绝世”8便是孔子这一思想的真实反映。孔子对罪犯和亡国之人的生存权尚且如此重视,对一般民众的生存权,当然更加关注了。有一次孔子前往卫国,弟子冉有为他驾车。孔子看到卫国的都城人口众多,不禁发出慨叹:“庶唉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人口众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况处于良好的态势。然而春秋末年,多数统治者都实行横征暴敛的政策,这对民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有鉴于此,孔子一再大声疾呼“养民也惠”、9“使民以时”10孔子反对统治者实行苛重的剥削,这是对民众生存权的维护;他主张建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11的大同社会,更是对弱势群体等无助之人的生存权的尊重和维护。

http://www.paper51.com

   2、教育权。孔子是大规模设立私人学校进行授课的第一人。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施教原则。所谓“有教无类”,就是不分地域和贵贱,人人都接受教育。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孔子的弟子来自鲁、卫、齐、秦、陈、宋、晋、楚、吴、蔡等至少十一个国家;就家庭出身而言,既有贵族子弟,也有曾参这样的平民子弟,还有子贡这样的商人子弟,更有子夏这样的寒门子弟以及冉雍这样的贱人子弟。可见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一句空话。上述史实表明,孔子不仅在思想观念上,而且在行动上彻底否定了特权阶级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使获得知识成为每个人正当的权利。孔子还是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12“束修”这个词怎么解释呢,在很多著作里作十条干肉解释,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十五岁,也就是说,只要到了十五岁来求学,孔子一概来者不拒,这显然是对教育权的自觉尊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