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舞蹈学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 音乐 体育 美术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文体论文 > 美术学 >

试论中国山水画中的透视

2、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的透视问题,通常也称为“散点透视”,也有称为无点透视、动点透视、游点透视、变点透视等等,与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为表现形式的绘画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焦点透视是守着一个视点去作画,即以一个固定视点来观察和表现物象。焦点透视是把客观物象按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真实地在画面中反映出来。这种透视方法不仅受到空间的限制, 同时视域之外的物象也不能放在画面中, 所以在绘画的表现上也就相对有了很大的束缚性;而散点透视是多视点的,画家以游动的方式来观察和表现物象, 既不受自然和空间的局限,更多的是在感觉上能得到更好的适应, 在观察和表现上更显得自由, 更具有灵活性, 表现空间更大。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意识和意境的需要, 科学的焦点透视法是无法做到的, 只有以游动的方式和不固定的视点才能使画家在观察上, 表现上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天地。于是, 中国画在幅式上就产生了长卷的构图形式, 利用这种形式, 画家可以驱山走海, 把相隔千里外的山川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起, 可以把不同时间, 不同季节, 不同地点, 不同空间的景物表现在同一幅画中, 甚至一般的造型艺术难以表现的空间, 在长卷的构图中也能得到表现, 而且使人感觉很舒适, 如传统北宋巨然的长卷山水画《溪山兰若图》(见图例一)。图中就因为人的一个视点的视野决不会收视到这样多的东西,若要看另外一处的景色,必须转一下头,就是换了一个视点,这在焦点透视中是不能做到的。同样,立轴长幅国画上的景物也是如此,人物重叠,建筑物几层几进,即俯视法,也要受到焦点透视的局限,如用散点透视,把视点分布在几个视点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处理,并保持视觉的舒服就行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焦点透视虽是科学的表现方法,但如果被它绝对禁图例一 北宋 巨然绢本 墨笔 锢了我们的思想,画出来的景物会发生失真现象,而           《溪山兰若图》              散点透视可以缩小透视的差距,感到既有透视,又不是一幅透视图样。散点透视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并不因为它不符合透视学而不加以采用,现在仍然有其它自身的应用价值。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见图例二),画家采用“移动透视”和“不定点透视”的手法来处理景物比较大的场面, 人物较众多的画面构图,此幅画即画桥上又画桥下, 同时画屋内又画屋外, 表现的场景与物象是以主题大意为主, 充分发挥画家艺术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采用“焦点透视” 的画法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包括这么丰富多采的内容的, 正因为画家合理的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 在创作时画面的位置空间就更大, 变化也就显得更自由, 从而可以更突出、更完整地体现作品的主题大意。图中画了以古代东郊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把城市、街道、桥梁、船只、房屋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交织错落地放置在一个画面上,在焦点透视看来似乎有些不合理,但在视觉上,看起来还是很为舒适妥帖的。然而提出了作为散点透视的“动透视”与作为焦点透视的“静透视”这两个新概念,从而第一次把静态模式西方的“焦点透视”纳入到动态模式的传统“散点透视”的大系列范围之中;换句话说,这正是把散点透视看作焦点透视在运动中的轨迹化的模式,从而见出了两者内在的有机联系,实际上从本质上把他们视为同一种物体,这就不但对传统“散点透视”学说作出合理的科学论证和分析,完成了对传统透视的理论上的现代化工作,实际上也完成了对历来视难题的中西两种对立的透视理论的同一化命题,其成果简直可以比之于一种在透视上的真正见实效的“统一场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