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浅谈幼儿同情心发展及其培养

中国的孟子高度评价了同情心在人性发展中的地位,认为“恻隐之心,仁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在心理学上同情心被认为是幼儿社会性品质中最为核心的成分之一,是其他一些重要社会性品质及亲社会行为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同情在家里在社会里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里没有同情,则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是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人人自利,社会就不是社会。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特点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同情心的内涵 http://www.paper51.com

同情心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Sympatheia”,字面上的意义就是共同受苦,或是由另一个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的痛苦而引起的痛苦。古今中外,同情心的涵义在哲学、生物学及心理学上都有不同的阐述,但都趋向于:同情心是一种对痛苦情境产生类似情绪情感的反应和体验,这种情绪反应不是个体自我产生的,而是由外界引发的情绪唤醒,这种反应基于对他人情绪状态和情境认知,也就是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但常见并被广泛使用的定义是: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情绪状态产生共鸣及对其行为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及由此诱发的“助人为乐”、“伸张正义”的动机和行为,它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包含认知、体验、动机和行为成分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paper51.com

 (二)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特点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3—6岁的幼儿同情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推理式的同情心。3岁后,幼儿开始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去理解其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他们会使用更多的线索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他们的同情心越来越多地用在正确的时间和对象上。3岁后幼儿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依靠具体形象来思考,因此幼儿的同情心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往往依赖于眼前的情境,或是成人给他描述的情境,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幼儿的同情心就很难产生了。比如幼儿会对跌倒的小朋友产生同情,而对没有看到的残疾人则较难产生同情体验。 paper51.com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同情心最早表现于婴儿期(1~2岁)。而幼儿期幼儿的同情心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幼儿中晚期。2~5岁是幼儿同情心发展潜力很大的最佳期,对幼儿进行同情心教育及行为的培养,促进幼儿同情心水平的快速提高有着至关的作用。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