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浅谈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人际关系心理学里,告状指的是人与人直接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但幼儿的告状行为显然与此有较大的区别。幼儿的告状指幼儿在认为自己或同伴受到他人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老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对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告状的主体来说,它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依赖性和试误性。其次,从幼儿告状的内容来看,多是自己或别人受到了欺负,不含告发的意味。再次,从幼儿陈述的对象看,多是向老师告状。幼儿告状也不完全是坏事,不仅反映了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教育的契机,应认真对待,不可忽视,更不能随意处理。

paper51.com

一、     幼儿告状的特点分析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首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告状的内容不尽相同。小班幼儿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告状的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如 “老师,星星把我的书弄脏了!” “老师,阳阳把我的发卡抢走了。”这些告状内容在小班是较为常见的。中班幼儿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发展,其告状内容开始由与自身的利益有关转向注意同伴的行为。他们常常会向老师告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状。比如,某某小朋友打人了,某某小朋友上课讲小话了等等。大班幼儿善于观察和关心周围的事物,其告状的内容大多是对同伴或集体的关心上意见不统一。例如,谁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好,谁表现不好;谁该得小红花,谁不该得小红花;谁是小组长,但劳动不积极等。 http://www.paper51.com

其次,幼儿的告状行为大多发生在自由活动情境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告状行为最少。幼儿的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在游戏中幼儿往往有丰富的材料可供操作。在游戏中幼儿的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有幼儿招惹到自己,会不太在意,甚至由于玩得太专心了,而忘记了告状。幼儿的自由活动多集中在狭小的活动室内,空间非常有限。并且这些自由活动多是些过渡环节的活动,受规范约束的幼儿不能自主决定,只能消极等待。而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就是活泼好动,在无事可做或必须等待的过程中自然容易招惹同伴,从而引发告状行为。比如,老师让孩子们轮流去洗手,没有轮到的孩子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就会在座位上瞎闹。 copyright paper51.com

再次,从告状行为的主体上看,外向型的幼儿较内向型的幼儿更爱告状。一般而言,性格外向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主动与同伴交往,而且在与同伴游戏时,常常因为一点点小事与自己的意愿不相符,就找老师告状。内向型幼儿一般比较孤僻,喜欢独处,他们与同伴发生冲突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自然就会减少。这类幼儿胆小怕事,有时,即使是受到了同伴的欺负,也不敢告诉老师。下表是刑少颖、贾宏燕在《3——7岁儿童告状行为的初步研究》中得出的一组数据 (该研究涉 及600名儿童)(1)。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