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对寻甸海嘎小村彝族教育现状的分析

寻甸海嘎小村,属于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河口乡海嘎村委会,地处滇东北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土壤以红壤为主,四季分明。由于海拔较高,土壤以粘性为主,导致了该地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落后。该村有100多户人家,总人口有300多人,其中彝族有20多户,有80多人,是该村的主要少数民族。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寻甸海嘎小村彝族的教育情况却很不理想,辍学率高、巩固率低等就是甸海嘎小村彝族教育存在的主要教育问题。下面就分别对海嘎村委会小村彝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别阐述。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存在的问题   寻甸海嘎小村彝族由于受区域因素、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因素等制约,其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入学率低、人们的观念陈旧、落后、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宣传、执行力度不够、教育资源短缺等方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入学率低。这里入学率特指寻甸海嘎小村彝族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主要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前彝族儿童的入学情况和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的彝族儿童的入学情况。所谓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依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家教育,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教育。义务教育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九年义务教育前彝族儿童的入学情况。在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前,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寻甸海嘎小村彝族儿童的入学率较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在1949年——1986年之间,小村整个村庄有25人进入小学学习和初中学习,其中有5个彝族儿童进入小学学习,进入初中的只有1人。

copyright paper51.com

2、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的彝族儿童的入学情况。自1986年7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寻甸海嘎小村彝族入学率有所提升。笔者在调查中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的小村彝族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情况分为两个阶段:

http://www.paper51.com

  第一阶段是1986年——1996年,这是小学考试升入中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整个村庄的儿童进入小学的有36人,其中彝族儿童有8人进入小学学习,有2人辍学,有3人进入中学学习。 http://www.paper51.com

第二阶段是从1996年至今,在这个阶段里,国家已经全面普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进入初中已经取消升学考试。尤其是从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的政策,这时期的小村彝族儿童全部进入小学学习,但仍只有5人进入初中学习。最终只有1人读完中学。从这两个阶段来看,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最后只有一人完成了初中学业。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村民的观念陈旧、落后。由于该村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人们世代耕种,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对教育不甚了解,在众多人的观念里,只要能够糊口就行,或者是在家里种地并娶妻生子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而没有考虑到其它问题,诸如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再者,就是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进行大量的扩招,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找不到工作,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家长认为读书不如早点进入社会,回家务农,反正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

paper51.com

(三)义务教育实施无力。适龄儿童的法定权利得不到保证,在该村,16岁以下未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有15人,其中有10人是彝族儿童。同时,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敷衍措施来应付上级的检查。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四) 教育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教学设施欠缺,师资不足。寻甸海嘎小村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寻甸海嘎小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例如:在寻甸海嘎小村完小,教学设施明显不足,教室、活动场地拥挤。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合理,达到1:25,教师少,学生多,通常一个教师带两个班,使教师无力顾及所有学生。再者,教师素质偏低,多数为民办教师,学历以高中和初中为主,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师范教育,致使他们在教育中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二、影响因素

http://www.paper51.com

(一) 该地经济发展缓慢,家庭收入较少。 http://www.paper51.com

1、生产水平较低。该村彝族还维持着以前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单一。村民经济意识薄弱,对现代农业认识和利用较少,持抵触情绪。例如:国家在该村进行化肥推广时,虽然国家把化肥免费赠送给农户,但是没有人去领取化肥。同时,人们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全年收入较少,人均年收入在700—800元之间,只能够养家糊口,而无力作像教育这样“无效益”的投资。

paper51.com

   2、 土地较少而贫瘠。海嘎小村在海拔1000米以上,土壤以红壤为主。由于该村的彝族仅满足于当前的现状,而不愿意去大面积的垦荒,也不愿以新的耕作技术改良土壤。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土地少而贫瘠。这该村经济发展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3、水资源困乏。该村的地势较高,土壤以粘性为主,同时,该地的降水量较少,这就导致了该村没有地下水和河流。人们的饮水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农业灌溉了。所以该地只能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如,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且产量低于有水源的同类地区,水的缺乏致使他们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4、信息、交通闭塞。由于海嘎小村地处滇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从建国后到70年代末,从该村到县城还不通公路。到了80——90年代初,才修建出一条乡村公路。直到90年代后期才修建了一条三级公路。同时,在80年代以前,小村整个村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台收音机,80年代以后才出现电视机。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出现了大量的电视机。因此,对农业信息和现代信息的认识和接受较为缓慢,几乎处于那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仅信息与交通的闭塞使村民的商品意识和和交换能力较差,众多剩余农产品无法转换为商品,更多的是自产自销。即使有部分产品外销,也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即目前农产品不值钱,加之本村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销路与收益十分有限。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