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地理科学 化学 生物科学 数学 物理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理工论文 > 地理科学 >

“玛丽玛萨人”文化地理略论

1玛丽玛萨人生存与发展的地理背景

1.1玛丽玛萨人的族源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关于玛丽玛萨人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据世代相传,玛丽玛萨人的祖先原住在“木里拉塔”(今四川盐源县左所),由于明代木土司连年征战,他们纷纷外逃避乱,陆续来到现在的腊普河谷,“玛丽玛萨”即“木里摩挲”的变读,意思是从木里哪儿迁来的摩挲人。又有学者说玛丽玛萨人是元朝时期,公元1260年,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攻占大理,南下广西时有四个伤残军人分别留守在塔城镇新村、柯那、格化、广里落一带,与藏族、纳西族、傈僳族杂居,形成了今天的玛丽玛萨人。

http://www.paper51.com

玛丽玛萨人最先聚居于塔城镇柯那村汝柯社,以采集、狩猎为生,后来逐渐过渡到以农牧为主的生产。由于人口日渐增多,便逐渐迁移另建新村。如今格化村的25户玛丽玛萨人的祖先都是由汝柯社搬出的;格布落村的13户玛丽玛萨人已从汝柯社迁出12代了;海尼行政村的玛丽玛萨人由汝柯社迁出已9代。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2空间分布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隅,迪庆州西南部。介于北纬26°53′至28°02′,东经98°54′至99°34′之间,东西最大跨度70km,南北纵距122km,总面积4664km2,分别与丽江市玉龙县,怒江州兰坪县、福贡县、贡山县,及本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相邻。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如果说高山是大地的骨架,那么江河就是大地的血脉。江河奔涌,溪水纵横是维西的一大景观。维西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及横断山脉的云岭、碧罗雪山(怒山)亚高山带,位于孟加拉暖流和青藏高原冷空气交汇处,是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腹心地带,巨大的地理屏障使它始终处于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之中。玛丽玛萨人主要聚居于维西县塔城镇腊普河上游的海尼行政村及柯那行政村的汝柯社、格化社等村寨。镇内总人口15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6%。而主体民族是藏族,占总数的60%,纳西族则约20%,玛丽玛萨人仅占8.6%(1293人)。此外塔城镇内还有汉族、傈僳族、白族等民族[7]。

paper51.com

1.3玛丽玛萨人生存的地理环境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1.3.1自然地理环境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维西县位于三江并流区及扬子区的交接地带,原为古特提斯深海的古地槽地质上的活动区。自三叠纪的印支期,金沙江以东的洋盆继续向西俯冲,澜沧江以西洋盆向东俯冲,两者间引力运动使维西的地质板块发展成活动的岛弧带。由于地壳隆起上升和江河深切的缘故,境内原古老夷平地面或准平原面多数被抬升、错断或被江河侵蚀,所以维西县境内无一块稍可观的坝子,地势大起大落,地形支离破碎,呈现山体束窄,河谷深切,多为“V”字型,两岸山脉对峙,山峰高峻,谷壑幽深,峭壁接天,分水岭间距很狭窄,俗称“抬头一线天,低头现深渊;隔山喊得应,望山走死马”。

paper51.com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维西独特的地形地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玛丽玛萨人大都居住在塔城镇腊普河上游的两岸山坡台地上,属温带低纬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期,春秋日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均温15℃,年降水量750㎜[2]。海拔4000多米的白马雪山和碧罗雪山象两座耸立的屏风,对峙于腊普河两岸,山势陡峭巍峨,景色秀丽。从河谷到山巅高差近3000m,形成山地立体气候。由于受山地气候影响,玛丽玛萨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青稞、白芸豆、高粱,以及少量水稻(红谷)等。山腰地区常年气候凉爽,宜于核桃、漆树和花椒等经济林木的生长。海拔稍高的山区气候寒冷,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植被覆盖率极高,林中有秃杉、红豆杉、铁杉、榧木等多种珍惜植物。密林中还有熊、猫头鹰、鹦鹉、野猪、猕猴、山猫以及稀有的滇金丝猴、灰斑角雉、血雉、等珍禽异兽。山货药材有松茸、竹菌、黄连、秦归、茯苓、麝香、重楼等。水利和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铜、银、铅、锑、铅锌等近十种。 http://www.paper51.com

玛丽玛萨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经济、交通、通讯、科技的限制,尚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得玛丽玛萨人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发展滞后,生活水平很低,的与其它地区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差距。所以玛丽玛萨人至今仍然保留着自然的纯朴和善良,保留着原有的文化特色。 copyright paper51.com

1.3.2人文地理环境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玛丽玛萨人以小聚居的格局分布于腊普河上游的山间河谷地带。四面高山环绕,山势陡峭,成为一道与外界沟通的天然屏障。由于地处高山河谷、山川阻隔、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为历代开发的“死角”。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得天独厚的资源不仅没有成为玛丽玛萨人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反而成了原始社会长期滞留不前的温床。 paper51.com

就在玛丽玛萨人居住的土地上,还生活着藏族、纳西族和傈僳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其中藏族占6%,纳西族占5%,傈僳族约占3%[7]。由于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玛丽玛萨人在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涵化。经幡在玛丽玛萨人村寨迎风飘扬,玛丽玛萨人在玛尼堆旁烧香祈福;纳西族开展的“色恩”、“冲把别”等宗教活动,玛丽玛萨人也同样开展。玛丽玛萨人的节庆、活动之多为其它民族少有。 http://www.paper51.com

现今的玛丽玛萨人以农业与畜牧业为主,但采集和狩猎仍占一定比重,玛丽玛萨人的生产工具十分简陋,耕作技术粗放,“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还占一定地位,耕地按照自然地势,分为轮歇的火山地、陡坡的锄挖地、斜坡的牛犁地和水田四种。很多地方耕地不能旱涝保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靠天吃饭现象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近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玛丽玛萨人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目前,柯那行政村已建立了发电站、酿酒厂、榨油厂等,交通通讯事业也有了较大改善,香维线(香格里拉---维西)的开通大大加强了玛丽玛萨人同外界的联系,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玛丽玛萨人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教师、医生,建立了卫生医疗所,极大地改善了玛丽玛萨人的生活水平。但由于玛丽玛萨人生活环境的制约,与其它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