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国外的发展
国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首推美国和日本,其次为欧洲,以美国为例,美国大约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办公自动化,1977年到1978年间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办公自动化的事例(如卡特政府筹建的白宫办公业务信息系统)。
美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大约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初期(1975年前)。主要采用各种机械、电子设备,如文字处理机、复印机、传真机等来完成单项业务的自动化;
2发展期(1975-1982)。采用单机系统以及部分机械电子设备综合办公;
3改进期和成熟期(1983年以后)〖本文来自:毕业设计论文网www.paper51.com〗。将部门内的计算机和各种设备组成局域网,通过资源共享方式综合办公。综合采用各种新技术,设备向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3.2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起步较晚,70年代从国外传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启蒙与准备期(1981-1985年)
主要引进技术、解决汉字的输入、输出、合作生产各种设备以及有关系统和软件的汉化工作等,在小范围内实现应用;
2开创与见效期(1986-1990年)
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办公自动化试点,在设备生产上形成布局,对全国通信网络进行大规模改造,技术上日益成熟,标准化逐步形成;
3发展与成熟期(90年代后)
全国分组交换网己经投入使用,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始组建内部局域网,开始向大型化、网络化、高速化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高教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OAS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已不同程度地被各高校提到日程安排上,并且己有一些高校走在了前列,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大连海〖本文来自:毕业设计论文网www.paper51.com〗事大学等高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已投入运行,方便了各部门的交流协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应用软件公司已开发的OAS,还是移植其它高校的OAS,一般都无法完全适合本校的办公需求,都需要经过二次开发,并目‘存在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因此研究、设计我们学校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4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1.4.1现状
办公自动化是当前国际上飞速发展的新型学科,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它的应用和研究都非常重视。除了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软硬件及系统集成的研究开发外,还进行了有关办公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我国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研究包〖本文来自:毕业设计论文网www.paper51.com〗很重视,国务院电子振兴小组于1983年设立了办公自动化专业领导小组,1986年又成立了办公自动化专业的专家组,多次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在,己有不少办公自动化系统产品投入使用,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1994年4月,有国家计委立项国家教委主持,全国十所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络((CERNET)示范工程”开始启动,1995年12月通过鉴定验收。该示范工程建设的成功,对促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将起到重要作用,是我国高校信息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几方面:
1组织管理的滞后性。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人才和知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发展总体落后于社会信息化进程。
2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高教领域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办公室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办公人员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依赖日益增强。而高校的中间管理层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力的支持,主动支持、积极参与的不多,影响了系统的建设、生存和发展。
3系统效益不明显。我国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不同于国外及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属于信息管理型,缺乏对大量事务的处理及辅助决策的支持。加上用户使用水平有限,办公效率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1.4.2研究意义
传统的办公方式已不能解决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沟通(Communication)、协调(Cooperation